种类:种子 | 分类:工程用草花种子 | 品种:白榆 |
类别:观叶类 | 播种期:春 | 盛花期:夏 |
包装方式:封装 | 产地:国产 | 品种纯度:99(%) % |
等级:1 | 病虫害:无 | 繁殖方式:播种苗 |
生长适温:5(℃) ℃ | 净度:99(%) % | 含水量:0.01(%) % |
发芽率:98(%) % | 百粒重/千粒重:400(g) g |
白榆简介:
也称榆树,榆科落叶乔木,高达25m,胸径1m。树冠圆球形。小枝灰白色,无毛。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尖或渐尖,基部一边楔形、一边近圆,叶缘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齿,无毛或脉腑微有簇生柔毛,老叶质地较厚。花簇生。翅果近圆形,熟时黄白色,无毛。花3~4月先叶开放;果熟4~6月
白榆播种方法:
主要采用播种繁殖,也可用分蘖、扦插法繁殖。播种宜随采随播,千粒重7.7克,发芽率65%~85%。扦插繁殖成活***,达85%左右,扦插苗生长快。管理粗放。 播种繁殖 种子采集 (1)采种母树的选择在白榆种子尚不能提供大批优良种子之前,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和材质,采种时应采集优良类型和优良单株的种子,或采集以优良类型为主,长势旺盛,健壮林分的种子,以不良类型为主的林分,衰老树和病虫害严重的林分,不宜采种。采种母树的树龄6-20年生。 (2)采种和种子贮藏白榆种子的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期基本一致,白榆翅果呈黄色即为形态成熟期。这时是***的采种期,其间苗木生长;才早了,翅果水分大,养分不足,秕子多,发芽率低,易发霉,苗木质量差;采晚了,大部分种子被风刮散,难以收集。新采的种子要放在通风处摊开阴干。切勿长时间暴晒。阴干后,清除杂物,用以播种或贮藏。白榆种子主要贮藏条件是干燥和低温。 (3)育苗地的选择和整地作床白榆播种育苗地选择土层深厚,肥袄,有灌溉条件,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。切记选低洼易涝地育苗。 (4)播种应随采种随播种。对种子一般不作催芽处理。搓去果翅。可使种子撒播均匀。经长途运输调入的种子或隔年贮藏的种子,播种前可与湿沙混拌,每天翻动2-3次,2-3天后,待1/3的种子出现白色根点时,立即播种。播种前对畦床灌足底水,待水分渗下后,不粘工具时方可进行播种。播种多采用条播。条距30厘米,每床3行,拨幅5厘米,沟深2厘米。播种要均匀,以防缺苗断行。覆土0.5厘米左右,以不见种子为宜。覆土后要及时轻轻镇压,使种子与土壤密接,以防透风,并保持种子发芽所需的土壤湿度,覆土不宜过厚,否则影响幼苗出土。在湿度,温度适宜的条件下,一般播种后3-5天就可发芽出土,10天左右苗木可出齐。播种后,苗出齐前,切忌灌蒙头水,以免土壤板结,影响幼苗出土。 (5)苗间管理苗间管理是培育白榆壮苗的重要环节,主要管理措施有松土除草,追肥灌水,间苗,定株和移植等。 间苗小苗出现***对真叶时,开始次间苗,间苗应掌握“间弱留壮”“间密补稀”的原则,即拔除弱苗,病苗,选留壮苗,对缺苗断行的床面进行移栽补苗,以保全苗,间苗时尽量做到等距间苗,株距4-5厘米。待苗长到3-4对真叶是进行***次间苗,株距10厘米左右。每亩留苗1.8万株左右。间苗做好在灌水后或雨后,地湿润不粘时进行,此时土壤松软宜间苗,有利于保护苗木根系和提高移栽成活率。间苗和补苗后要及时灌水,以免留下土壤空隙,影响幼苗成活和生长。 ② 松土除草和追肥灌水在降雨或灌水后及时松土。松土出期要浅锄,花破表层硬壳即可。随着苗木的逐渐生长之间加深深度,以不伤苗为度。
病虫害***
虫害主要有榆紫金花虫、榆天社蛾、榆毒蛾、黑绒金龟子等。
绿化用途
白榆是良好的行道树、庭荫树、工厂绿化、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树种,唯病虫害较多。木材直,供房屋、家具、农具等用;果、树皮和叶入药,能***,治神经衰弱、***;嫩果和幼叶食用或作饲料;树皮可作蝇索;也是抗有毒气体(二氧化碳及氯气)较强的树种。植物体含beta-固淄醇、植物醇,豆淄醇等多种淄醇类及鞣质,树胶,脂肪油。播种繁殖,成熟果实随采随播。
其他林木种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