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类:种子 | 分类:工程用草花种子 | 品种:泡桐树种子 |
类别:观花类 | 应用场景:绿化工程 | 播种期:春 |
盛花期:夏 | 包装方式:包装 | 产地:国产 |
品种纯度:95(%) % | 等级:1 | 病虫害:无 |
繁殖方式:播种苗 | 生长适温:10(℃) ℃ | 净度:95(%) % |
含水量:0.1(%) % | 发芽率:85(%) % | 百粒重/千粒重:50(g) g |
播种育苗:泡桐种子细小,幼苗嫩弱。育苗必须做到床面平整,土壤细碎,上虚下实,在床面开浅沟条播,条播沟宽10厘米,深1.5~2厘米。泡桐可不经催芽,直接播种,播后用稻草覆盖,以保持床面土壤湿润,防止土壤板结。
埋根育苗:应选地势平缓,土层深厚、肥沃、排灌方便,地下水位在1.5~2米以下的砂壤土或壤土。秋末冬初进行深翻过冬,来年春后浅耕细耙,每亩施基肥2500~5000公斤,撒硫酸亚铁10公斤或生石灰50公斤。平整后,作成高床。选择1~3年生苗根作种根,出圃后遗留下来的苗根或修剪下来的苗根均可,种根长度以15~20厘米,大头粗度以1.5~4.0厘米为好。种根采集时间,从落叶到萌发前均可进行,随挖随埋。挖后及时剪截根插穗。上端平剪,下端斜剪。埋根时间以每年2~3月为宜。为防止根腐,埋前需将所挖的根晒2~3天。埋根以直埋为好,先按株行距挖穴,将根直立穴内,上端与土面平,然后填土踏实,使种根与土壤密切接触,再在其上壅土成弧形。每亩700株(株行距1×0.8米)的密度。
为了促进泡桐林达到速生丰产,造林后必须加强幼林保护和抚育管理,特别是造林后3年的抚育管理,更显得重要。
1、松土除草。一般在入冬后,深挖锄1次(30厘米),翌年4~8月,松土除草2~3次,9月分壅兜1次。
2、水肥管理。泡桐对水肥条件反应敏感,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和养料,每年5~7月要做到分次适量追肥。施肥量,一般2~5年生幼林,每株年追施氮肥0.5公斤,磷肥1~1.5公斤。可采用环状沟施,将肥料均匀施入,填土封沟,但挖沟时应注意不要伤根。
3、修枝间伐。泡桐片林或农桐间作,要及时进行修枝或间伐。修枝在早春萌动前。农桐间作通常采用隔株间伐;泡桐片林,可采用隔行间伐或隔株间伐。
4、加强保护。泡桐幼树皮很薄,受伤后很难愈合,严防损伤或牲畜啃坏